December 31, 2010

Welcome

This is a blog site about sports, used to be posted on jj's BlogLab (http://blog.jjwang.org), which reacts with Boston Red Sox & MLB, Green Bay Packers & NFL, NBA, and NCAA college football & basketball games, resulting in some analyses and discussions in the language of Mandarin Chinese.

此地原是 jj's BlogLab 的備用部落格網頁,如今因為原來自架的部落格主機已經送交 FBI 處理,因此本備用頁真除為主頁。jj's BlogLab 內容包括美國大聯盟波士頓紅襪隊與其他大聯盟相關資訊、美式足球綠灣包裝工隊與其他職業美式足球聯盟相關資訊、少許的美國職業籃球,美國大學足球與籃球的,還有其他多項體育的個人分析。至於賽事分析之外的其他小分類文章請見這裡

September 04, 2007

Vocabulary: Appalachian State

2007 年美國 NCAA football (以下簡稱 NCAAF) 正式開打,除了 Cal Golden Bears 對上 Tenn Volunteers 是兩隻全國排名前 25 的對抗,總有一隊要落敗之外,大家總還是會好奇地想看看其他在球季前預測排名前 25 名的學校有誰是名不符實,第一週就被拉下馬。當然,除了像 Cal vs Tenn 與兩年前 Ohio State Buckeyes vs Texas Longhorns 這種學校自信度夠高敢在第一週就找大條的硬拼,一般實力強的學校為了避免第一週還在整合容易出狀況影響表現之下,多半還是安排實力差上一截的對手,這樣子就算臨時失常也只是將大屠殺化為小勝利,不致於一開始就掉到洞裡。

還記得去年底爭議了一段時間的 National Championship Game 的人選之爭吧,Michigan Wolverines 不但未獲青睞,甚至在 Rose Bowl 被 USC Trojans 打敗。今年大多數的主力先發都回校再打一年,目標直指全國冠軍賽,當然,他們在季前票選是 Big 10 的龍頭,全國排名第五。Michigan 花了 $400K 請來 Appalachian State Mountaineers 這所 I-AA 的學校來當他們第一週的祭品。

Question: Appalachian State 這所學校在哪?

9/1 星期六的傍晚,多數的美國人要多學一個新的單字,Appalachian State 這隻雖然是 I-AA 衛冕軍但仍然名不見經傳的球隊打敗了 I-A 全國排名第五的 Michigan,NCAAF 史上自從劃分第一級球隊為 I-A 與 I-AA 以來頭一次由 I-AA 球隊打敗具有全國排名的 I-A 球隊。

不可思議,但是經過規則的修改,I-A 與 I-AA 的球隊差距其實沒有一般 I-A 球迷想像中的那麼大。事實上,I-AA 球隊打敗 I-A 的一些較弱球隊早已經不是新聞,只是這是第一次有排名的強隊慘遭此毒手。

早期的 football 只有大學比賽才是主流,像 Jim Thorpe 或 Red Grange 那些傳奇人物都是大學足球的超級巨星。職業聯盟 NFL 只是後來衍生的東西,由於目前總隊數只有 32 隻,外加部份球迷的焦點是放在明星球員身上,因此每一隊吸引球迷的數量相當可觀,而大學球隊的球迷組成比較固定,不是家鄉居民就是校友,recruit 的球員也以在地的子弟為主,因此各隊的球迷數量是沒有職業隊那麼龐大。但是美國有數百隻大學足球隊,如果說把所有集合起來,那 NCAAF 的總收視人口是超過 NFL 的。

參與 NCAAF 的數百所學校,依實力與學校體育規模的大小分為 I、II、III 三級,第 I 級再區分為 I-A 與 I-AA 兩個層次,除了學校的規模之外,最大的差別是在於「scholarship」,一開始劃分的時候,I-A 學校可以提供體育獎學金以吸引好球員免學雜費至該校就學,I-AA 則無。以學術聞名的 Ivy League 目前是在 I-AA 的層級,然而在 NCAA 開始劃分層次並准予 I-A 各校設立體育獎學金之前,Ivy League 的不少球隊可是主宰 NCAAF 的,Yale Elis 就是其中的頂尖,Harvard Crisoms 與 Princeton Tigers 也是佼佼者,目前 Harvard Stadium 還掛著該校 1920 年奪得 Rose Bowl 的錦旗。由 Ted Mandell 主編,1984 年 Heisman trophy 得主 Doug Flutie 寫序言的一本 「Heart Stoppers and Hail Marys」封面標明該書收錄 1970-1999 三十年間 NCAAF 最佳結尾收場的 100 場比賽,但該書主編仍然忍不住特別收錄 1968/11/23 在 Harvard Stadium 舉行的「The Game」(Yale vs. Harvard),該場比賽之前兩隊都保持全勝戰績,Yale 的超強進攻線更延續前一年的勝利達 16 場,Harvard 則是該年全國防守最強失分最低的球隊,兩隊打至第四節僅剩 3:34 時 Yale 還以 29:13 領先,Harvard 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完成兩個 touchdowns 與兩個 two-point conversions,將比數追平,比賽終了,NCAAF 最經典的戰役之一記載為歷史,「Harvard Crimson」這份校刊 (現在仍在發行) 斗大的標題「Harvard beats Yale 29-29」為這場比賽下了最佳的註解。

獎學金的差異的確會造就 I-A 與 I-AA 實力上的不同,但是目前 NCAA 對 I-AA 球隊規定已經放鬆許多,最重要的是准予提供多數球員體育獎學金,以 2007 年目前的規定是 I-AA 各隊必須至少要有 20 名非體育獎學金的球員,一隻 football team 編制很大,這等於是說只要 I-AA 的球隊有心,還是可以利用獎學金招到許多很好的球員,也因此像 Appalachian State 這種 I-AA 層次的翹楚目前實力愈來愈強,就算在 I-A 等級應該也可以排上前五十強。儘管 NCAA 對 I-AA 學校鬆綁不少,Ivy League 還是例外,這個聯盟強調學生全面均衡發展,因此完全不設立體育獎學金以維持傳統與尊嚴,但是以 Ivy League 在學術與社會上的地位,仍然吸引許多成績不錯的運動員決定進入這八所學校。並且 Ivy League 也不是出不了職業 NFL 球員,許多防守球員即是來自 Ivy League,進攻球員有天賦者大多接受 I-A 的獎學金,因此產量較少,但並非沒有,甚至這個世紀連 QB 的位置還有 Dartmouth 的 Jay Fiedler 與 Harvard 的 Ryan Fitzpatrick 先發上場過。

找到 Appalachian State 這所學校在哪了嗎?

December 27, 2006

Money Flows to Boston

前一陣子的新聞,但是因為忙論文,所以遲至這個歲末的日子裡寫些東西,其實論文還是要趕,只是看到大家都在放假,工作的動力還是打了折扣,就把這個寫作當作休閒。Red Sox 終於趕在最後一刻與松坂大輔簽下合約,由 MLB 的一些提醒或警告,我自認為這個談判與金錢流動的流程應該跟我早先預料的差不多。既然他會來 Boston,依據我只賺日本人與歐美人的錢的原則 (因為他們的錢比較好賺),這次松坂的 Fenway Park 初次亮相對上的是有鈴木一朗和城島健司的 Seattle Mariners,日本人鐵定搶票搶到瘋掉,灑錢在這「棒球最高殿堂上的夢幻對決」上頭毫不手軟,絕對是個投資的好機會。平常自己號稱研究,作了研究就應該要有相當的回饋,來分析一下。

先看 rotation。雖然無論從球探的肉眼或數據愛好者的統計當中,松坂都有一流的評價,不過我很難相信在排 rotation 的時候他會在 Schilling 前頭,頂多是開幕第二場的投手,不過 Beckett 是 Red Sox 當初設定為一號投手才大手筆換來並簽長約的傢伙,讓一個從未在 MLB 投過半顆球的外來和尚排在這個未來的王牌的前頭完全說不過去,而且會把 Beckett 搞不爽,那就難看了。因此我個人猜測松坂會在 Beckett 之後的第三號先發。

再來是看賽程。四月的賽程強度對 Red Sox 來說相當硬,不過依照最近幾年的軌跡看來,Red Sox 開高的戰績似乎是 routine task,所以四月的賽程硬一點對 Red Sox 來說不見得是壞事,把硬的先打掉,才不會留到後頭反而被幹掉。

四月的比賽 (1-Schilling, 2-Beckett, 3-Matsuzake, 4-Wakefield, 5-Papelbon or Tavarez)

      照五人輪 照五天輪
4/2 @KC   1    1
4/3 off
4/4 @KC   2    2
4/5 @KC   3    3
4/6 @TEX   4    4
4/7 @TEX   5    1
4/8 @TEX   1    2
4/9 off
4/10 SEA    2    3
4/11 SEA    3    4
4/12 SEA    4    ??

Red Sox 開幕的前兩週賽程是比較鬆的,有幾個 off days,因此如果想要精簡一點使用的話,用四個投手就可以渡過這幾天,但是我們還要看接下來的賽程,由於從 4/10 起 Red Sox 將會有連續 20 天比賽,中間完全沒有 off day,等於五名先發投手會有至少四次每隔五天就要上場的密集安排而毫無喘息機會,所以我不認為 Red Sox 會在四月初採用四人先發的方式,搞得這四個投手在第一個月就整個月都在投一休四,如此季中大概就有會有人報銷。因此我有極高的信心認為 Terry Francona 會採用左邊的五人調度法,這樣的話,主場的 opening series 對上 Mariners 將會是由第二三四號投手上場,如果松坂是被排在全隊的二號投手,他就會成為 4/10 Fenway Park 開幕戰的投手,如果是我認為的三號投手,那將會在 4/11 出賽。

最極端的情形是,如果 Francona 將松坂排在二號投手,並且決定要以四人輪五天的方式度過開幕這十天,那我們就看不到松坂對上 Mariners 那兩隻同鄉,當然,個人猜測 Red Sox 不會白白讓三個日本明星碰頭的機會這麼輕易地糟蹋掉。

就鎖定 4/11 吧,再來就是投資時刻,與驗證結果。

December 10, 2006

We Are Talking about Volleyball

中華女子排球隊,應該說是高雄中山工商校友會代表隊,在上個月的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賽當中先盛後衰,以最不被看好的姿態拿下預賽分組全勝,到現在我想到開幕賽對上日本隊致勝的那一刻都還是感覺快要哭出來,然而這隻球隊以全勝姿態挺進之後卻又以全敗的戰績作收,似乎在體能上達到了臨界點。

休息不了幾天又開始這次亞運會的比賽。很遺憾地,繼前幾天輸給南韓隊與中國隊,雖然今天終於險勝哈薩克,然而連同前一個月的收尾,這隻我認為是 20 年來台灣最好的女排代表隊最近已經在正式國際賽上吃了好多敗仗,於此時刻我就來分析一下。

這是對上哈薩克的攻擊成績:

    Att. Spk. Flt. Sht. Eff.
陳美靜 31 18  2 11 51.61
顧乃涵 31 18  4  9 45.16
林均怡 36 19  6 11 36.11
林靜怡 40 14  3 23 27.50
陳淑俐 33  3 10 20  0.00

解釋一下:
Att = attemp 是嘗試把球巴過網 (墊球托球放嗆司不計)。
Spk = spike 是巴下去之後成功得分,包括對方接球出界。
Flt = fault 是對方根本連碰都沒碰到,球就出界擊中標桿或沒過網。
Sht = shot 就是除了上述剩下的攻擊,包括被對方 block 回來。
Eff = efficiency 就是整場攻擊下來得到多少效益。
由數據顯示,陳淑俐巴了 33 球只拿下三分,甚至因為失誤倒丟十分,效益是零,如果換上其他球員應該可以有機會得到更高的得分回饋。

下面是關鍵開幕戰輸給韓國的成績: 

    Att. Spk. Flt. Sht. Eff.
顧乃涵 44 24  6 14 40.91
林靜怡 42 17  7 18 23.81
陳淑俐 45 10 11 24  0.00
林均怡 23  7  3 13 樣本不足
陳美靜 20  7  2 11 樣本不足

目前四場打完的總數據: 

    Att. Spk. Flt. Sht. Eff.
陳美靜 79 35  8 36 34.18
林均怡 97 44 13 40 31.96
顧乃涵 115 54 19 42 30.43
林靜怡 141 50 19 72 21.99
陳淑俐 150 35 29 86  4.00

Team 596 219 92 285 21.31


林靜怡與陳淑俐是四號位置主攻手,一般來說 24-25% 的 efficiency 就不錯,28% 以上大概可以上 80 percentile,陳美靜與林均怡是 centers,一般是 30%,如果有 33-35% 是一流。

從上表可以看出陳美靜林均怡與顧乃涵在這次比賽高過平均水準,大砲的位置則是比較慘的地方,四號位置在這次比賽積效差的原因一定有很多,個人因素包括受傷、體能與臨場狀況 (我們比較看不出來的),團隊因素包括跑位被識破或一傳墊球不佳造成舉球員只好硬舉長攻單一路線。根據我個人對世錦賽與亞運賽的觀察,這次亞運賽的接發球實在是沒有世錦賽那麼出色,造成舉球上的困難加重,較呆板的長攻是不得已之下的產物,也因為成功率下降,集合起來導致輸球。

就算接發球造成四號位攻擊有數據上吃虧之處,由數據看兩位大砲手,林靜怡還算是 ok 沒有影響太大,陳淑俐的問題就...真的蠻大的,而且從世錦賽開始成績就不太好看,這次亞運賽最糟糕的情形是連救球都大概沒什麼機會攻擊得分的狀況下她還選擇硬打,結果出現不必要的掛網或出界等 faults,尤其是掛網,真的非常不值得。我個人主觀觀察這兩個月的兩個賽會認為,顧乃涵是頭腦最清楚、收放最好的一個點,實在有點勉強的球她會放棄攻擊,乾脆墊給對方高球以減少失誤丟分的機會,畢竟丟給對方打,對方整體成功的機會差不多也只有 40%,但是自己失誤則是 100% 讓對方直接得分。

陳淑俐的問題不能只怪她,全隊都練的很苦了,指責任何一名球員都過於殘忍,因此巨觀整個球隊,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水準可以頂上來的替補球員,也就是說就算任何一個先發球員掉進一個大黑洞裡,全場甚至整個錦標賽就還是一直靠這七個人撐,也沒有人能幫她挖出來。日本在世錦賽開幕戰敗給中華隊,到第二場對肯亞隊的中途仍不盡理想,因此把失常的寶來換為後起之秀杉山,結果全隊效果跑出來了,至此之後的比賽全都是用杉山先發打滿,整隊在往後的比賽中表現就比中華隊出色,最後名次反而在前。今天並不是說陳淑俐不好,而是如果隊上有足以頂替的球員 (例如這次為隨隊的劉麗芳) 取代失常的球員,就可以讓整個團隊有更高的機會延伸出更好的成績。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壓力,這些球員不像職棒球員平常還有高薪,她們領的都是基本的訓練費與零用錢,亞運與奧運的獎牌對她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收入來源,所以對比賽的勝敗特別在乎,情緒自然比較大,今天如果體育政策能夠達到平日照顧這些非職業球員的水準,而不是單靠比賽好成績才能拿到獎金的成敗大落差,運動員也比較不會有在單項比賽失常崩潰的問題,或團隊上不和的狀況,導致全隊一厥不振。

February 15, 2006

Tony Conigliaro

電影 Fever Pitch 在 2004 年 Red Sox 的主場比賽當中,藉由地利之便,請求大量看完 Red Sox 比賽的球迷多留下個 20-30 分鐘來拍片當「假比賽」的觀眾,我就遇過兩次這種情形。然後有趣的是,在一切拍攝都告一段落而準備後製的階段,Red Sox 竟然拿下 World Series 的冠軍,不可思議。因此這部片子只好在 2005 年的球季再補拍一些畫面,以使得預計夏天發片的時候內容比較能符合 Red Sox 拿下冠軍的事實。

這部片子在美國就因為後製延遲而延後出片,在台灣上映的時間似乎又再延的一陣子。由於許多對白或是場景都是美國人耳熟能詳的棒球歷史,因此片中並未多作解釋,但是對台灣人來說就苦啦,尤其是對 Red Sox 有興趣的球迷,一知半解可能很難過。

舉一個例子:片中有提到一個「精銳新秀」,22 歲被球打到,26 歲就退休了,片中的男主角是一個 super Red Sox fan,早上起床時都會去親吻那為精銳新秀的照片,照片中的他還是一眼有瘀清腫一大塊的醜樣。老球迷應該都知道是誰,但是對入門的而言真是霧煞煞。

既然球隊已經拿下 2004 年的 World Series 冠軍,所謂的 curse 已經是過往雲煙,我們姑且扯一下 1918-2004 這無冠的 86 年之間,是經營管理的問題,是運氣,還是真是所謂的「魔咒」。我會選擇運氣,因為這期間 Red Sox 並不是一隻爛到不行的球隊,他們還有拿過幾次 division 的冠軍,也有打四次的 World Series,只是每一次都這麼不幸地在 game 7 最後一戰輸球。當然,運氣兩字是不能成為這 86 年來 Red Sox 與 Yankees 整體表現的藉口,Red Sox 仍然是一隻強隊,就算是被 Yankee fans 戲稱為僅次於 Yankees 的強隊也罷,他們的累積成積絕不致於是一隻讓人取笑的球隊,不過以計算冠軍數的現實面來看,Red Sox 顯然缺乏運氣。對了,公平點,看看 REd Sox 在 2004 年拿到的那個冠軍,也是要有運氣
的成份在內,因為如果採用 1993 年之前舊的遊戲規則的話,就根本沒有 wild card 這種東西,那麼 2004 年 Red Sox 沒有 wild card 的話就連 playoffs 都沒機會參加,何來冠軍。

Tony Conigliaro 也是解釋 Red Sox 運氣方面不佳的最好的幾個例子之一。2005 年大多數的 Red Sox fans 稱他們的一位內野手 Tony Graffanino 為 Tony G,很多年輕的球迷可能不知道,大約 40 年前的 Red Sox fans 可是把 Conigliaro 當自家孩子般地稱他作 Tony C,因為 Tony C 是少數麻州土生土長出身的選手。Tony C 的前途有多麼被看好?以 www.baseball-reference.com/c/conigto01.shtml 的 most similar by age 來看,他在受傷前的成就足以與 Mickey Mantle、Frank Robinson、Al Kaline、Mel Ott 等 HOFers 比擬,甚至更好,當然要說他終身打下來會有如 Mickey 這般的棒球生涯未免也太武斷與樂觀,不過要比 Jim Rice 甚至 Carl Yastrzemski 輝煌的機會可就真的不小 (當然他的 OBP 很可能對他的成就高度造成不小的傷害),也就是說,他的受傷離開球場,造成 1971-1980 的球季 Red Sox 硬生生地少了一個如 Yaz 那般強或甚至比他還強的球員,這對於球隊爭奪冠軍的機會而言自然是一個不小的變數。

要注意的是,事實上 Red Sox 在 1970 年球季才剛結束不久,就將該年才恢復長打表現的 Tony C 交易到 California Angels,所以就算他不受傷,也許根本也改變不了之後 Red Sox 的任何一場的比賽,但是許多的資料顯示 Tony C 與 Red Sox office 之間的關係正是由於那個受傷而開始走下坡,也就是說,如果他一直健健康康地,也就不會出現那些不該有的嫌隙與齟齬,持續成為 Sox 一員的機會很大。買一片「Boston Red Sox: 100 Years of Baseball History」的 DVD,可以看到一些影片與介紹。其實說到這 DVD 就有點無奈,人家 NBA 替 Celtics、Lakers、Bulls 弄 team history DVD 都是來個五片三片的一大套,Red Sox 100 年的歷史竟然一片就全部搞定,未免也太遜了一些,我相信以後還會有人出更完整的版本,只是希望不要將 2004 的比重放太多而忽略了老歷史就好。

有一段描寫 Tony C 的文章 「Tony Conigliaro Forty Years Later」在 SoSH 與一堆 blogs 當中都可以找到,我就不給連結了,可以自行以 google 搜尋閱讀作為參考,那不能說是一篇專業的棒球寫作,不過
大致能夠從文章中體會從那個年代走來的 Red Sox fans 的心情,看過這東西,看過 Red Sox 流失的一些機會,一定讓人深深地感受到這個 86 年不是被拿來取笑的,這也是許多其他球隊的球迷所沒有辦法真正深入認識或了解的一件事。

Tony C 不僅在球場上的運氣不佳,他的人生也頗為短暫。許多 Red Sox fans 不知道或從未聽過 Tony C 實在是因為沒見過他,甚至連 1999 年在 Fenway Park 舉行的 All-Star Game 與 2005 年的 home opener & ring ceremony 等等聚集這麼多 Red Sox legends 的場合都沒見到他的蹤影,就更難有機會去聽到這個名字。嗯,他在 1990 年就過世了,享年僅有 45 歲。